梁耀在工作室
欣赏中国画,了解画者的胸襟意向十分重要。一山一石、一亭一台,丹青流驻笔端,心象驰聘于方绢素间。而优秀的画家,往往也是善于思辨的哲人和勇于跋涉的开拓者。本次广西艺术家工作室访谈,我们将走进中国画名家、广西艺术学院教授梁耀老师的工作室,听他畅谈游学日本的收获和当代中国画创作的思考。
似而不同,远渡东瀛的思想反观
梁耀迄今已是两次东渡日本,在弘一法师的母校东京艺术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徜徉在这个有着同样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却有着不同文化氛围的国度里,他自我感知到一种思想上的反观。“尽管中国地下蕴藏着大量文物,但在地面上、在日常生活中却没留下太多古代的痕迹。但在日本京都和奈良地方,放眼之处却有大量这种古代胜迹的遗存。比如平安时代的木结构建筑,就与唐朝的非常类似。这些不是后来的仿品,而是真正的、完整保留的、那个时代的建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观,又叫做‘衣冠唐制度,诗赋汉文章’。你能透过这些东西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文的氛围,会有一种穿梭时光的感觉。”正是这种思想艺术上的某种穿越,形成与现代中国绘画圈子之间适当的间隔和距离,让他得以冷静地思考,总结多年来的艺术感想和经验。
除了追溯古风,东京大阪的现代艺术也使梁耀颇受启发。日本是发达国家,那么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是否会走向一个跟日本今天相似的明天?这种时光的穿梭感,不单单指向过去,也指向未来。“作为同样使用汉字的民族,日本跟中国会有很多类似之处,我在其中可以进行一些对艺术的反思。我在做学术研究项目的时候,会考虑如何才能抓住重点、捕捉到它的流传脉络与发展规律,从而兼顾它的发展与传承。具体地说,就是如何操控纸与墨,使它既有传统的感觉,又能适应未来的发展。从另外的角度看,我们学中国画要厘清古今书画的制式,即书法的造型、绘画的图式。从王羲之到林散之,用笔和结体是如何演变的?还有你自己实际的功底如何?身在在日本,似乎更利于深入察觉。”
梁耀把画牡丹当做一种基本功和课题研究
梁耀工作室一侧
探访遗珍,文化传承的法度不可或缺
另一方面的收获是对材料,对纸、墨、笔、颜料的研究。比起当今中国,它们在日本被研究得更细、挖掘得更深。“张大千以前在南美洲画画,都会跑到日本买材料、装裱,足可说明日本在这方面的领先。”一张纸,什么时候上胶、上矾,画到什么程度脱底,脱底到什么程度又可以罩上颜色?日本完整地延续了中国唐宋时期的技术,有些在中国反而失传。梁耀认为,对材料和工艺的熟悉可以便利入微的完成画家的思维传达。
在日本,梁耀看到了至今保存完好的,中国南宋时期的精品画作《李白行吟图》和《六祖调心图》。这两幅画作,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发掘中国古代的图式,是他日本游学期间的一个重要目的。“日本的情报很发达,不单是它们本土保存着一些中国古代精品,包括一些欧美所藏的中国古代绘画都又整理并著录出版。或许是版权费太高,这些书籍图录在中国都没有被引进。”梁耀通过搜猎古图谱,不断修炼着自己的艺术眼光,通过不断地读书、看画、练习创作来提升品鉴古画的能力,心无旁骛地打造自我。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